学院概况  党团建设  教育教学  师资队伍  学术研究 
 
 
师生协同共创思维交融 |首届“海峡两岸——建筑空间文化创意与再利用教学工作坊”开营
2025-04-23 15:27  

首届“海峡两岸——建筑空间的文化创意与再利用教学工作坊”于2024年12月9日在天津美术学院隆重开启。本次工作坊以“文化创意”和“再利用”为核心主题,旨在汇聚两岸设计精英与青年学子的智慧,探索如何在传承建筑文化精髓的同时,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本次活动由天津美术学院环境与建筑艺术学院与国际处暨港澳台办联合主办,项目负责人为环境设计系主任孙锦副教授,策划团队包括鲁睿、沈岩、孙锦,执行团队为鲁睿、孙锦、王强、杨蕙卿、张晗、陈馨然、刘鹏宇、毛一帆。

“建筑空间的文化创意与再利用”主题讲座

学术主持人介绍

鲁睿

现任天津美术学院环境与建筑艺术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美协环境艺委会委员;中国建筑文化研究会装饰艺术与科技委员会副会长;中国建筑学会园林景观分会理事;中国室内装饰学会常务理事、教育专家库专家;清华大学乡村艺术建设专项委员会理事;天津规划协学会公共艺术委员会委员和智库专家;天津美协会员;天津美术家协会钢笔画协会会员;天津市规划学会理事;天津市优秀创业导师;《天工》杂志编辑部委员会委员。

演讲嘉宾介绍

李东明

台北科技大学 设计学院 工业设计系 专任副教授;工业设计系主任暨创新设计硕士班所长;TnAID台湾室内设计专技协会监事;古迹、历史建筑、纪念建筑、蒙落建筑群审议委员。

演讲题目:

历史建筑改造中的保护与利用——以台湾迪化街为例

谢镇宇

台北科技大学 工业设计系 业界教师;台湾中国科技大学 室内设计系 讲师;TnAID台湾室内设计专技协会常务理事;文域设计主理人室内装修工程管理技术士;建筑物室内设计技术士。

演讲题目:

传统历史建筑空间的文化创生——以珠海圆明新园为例

张意

辅仁大学室内设计学程课程讲师,橙漾室内设计主理人。

演讲题目:

在地特色建筑空间改造案例分析——以宫原眼科、河乐广场、十鼓文化村为例

活动现场

台北科技大学设计学院工业设计系李东明副教授以台湾迪化街为例,讲授了历史建筑改造中的保护与利用,通过对建筑的历史价值、文化意义进行评估,确保在改造过程中不破坏其原有的历史风貌和结构特征,在赋予这些历史建筑新的功能和生命力。

传统历史建筑空间的内涵不仅体现在其物质形态上,如建筑风格、结构设计、装饰艺术等,还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社会和历史价值。台北科技大学工业设计系谢镇宇老师以珠海圆明新园为例深入剖析了传统历史建筑在当代的重要性,这些建筑是过去文明的见证,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身份认同。在当代,传统历史建筑空间的保护和再利用成为城市发展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议题。

为了更直观的感受建筑空间的地方特色改造工程,台湾辅仁大学室内设计系张意老师以宫原眼科、河乐广场、十鼓文化村为例进行讲座。项目均保留了原有的建筑特色,加入艺术化处理,同时融入现代设计元素,创造出独特的复古与现代结合的空间氛围。

此次讲座旨在深入探讨建筑空间的文化创意与再利用,特别是在两岸具有丰富历史底蕴的城市中,如何通过室内设计的创新实践,赋予老旧建筑新的生命和文化意义。讲座围绕如何挖掘和保护建筑的文化价值,以及如何在尊重历史的同时,注入现代文化创意,实现建筑空间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为天津美术学院环境与建筑艺术学院的学子们搭建起两岸沟通的桥梁,帮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当前环境设计领域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从业界实践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启示,更激发了学生们对未来环境设计领域的探索与遐想。


首届“海峡两岸——建筑空间文化创意与再利用教学工作坊”开营

工作坊于 12 月 9 日开营,天津美术学院党委统战部部长白星致欢迎辞,国交处领导沈岩、彭军教授(视频)也将分别致辞,共同开启这场学术盛宴。

本次工作坊以“文化创意”和“再利用”为核心主题,旨在汇聚两岸设计精英与青年学子的智慧,探索如何在传承建筑文化精髓的同时,赋予其新的时代价值。

工作坊交流活动的设计课题以“茶文化空间”为主题,由台方同学与天津美术学院学生协同合作,产出团队合作的优秀设计,进行思维火花的碰撞。谢镇宇、王强、鲁睿三位老师全程指导,共同协助学生达成融合且完整的设计方案。


团队携手 共创佳绩 | 工作坊作品展览、两岸手绘作品颁奖典礼以及结营仪式


2024年12月14日,天津美术学院环境与建筑艺术学院关于海峡两岸“建筑空间的文化创意与再利用”教学工作坊成果展及颁奖活动”圆满举行。

工作坊作品

小组成员:张意、张晗、李唯铭、刘鹏宇、赵佳倩、和璐凡、赵雯睿、

作品名称:永春茶韵——北硿华侨茶厂记忆几何与在地创新

设计说明:“溪边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从古栽。”福建茶山,茶韵悠扬,仿若人间仙境。本项目位于福建省永春北硿华侨茶厂,设计概念紧扣这片山水茶乡的独特韵味,旨在为访客营造一个“山水茶韵,静雅臻境”的沉浸式体验式茶空间。本茶庄以茶为媒,借山水之灵,将福建茶文化与自然美景完美融合,打造一处远离喧嚣、回归本真的心灵栖息地,让每位访客在此品山水茶韵,享静雅臻境。设计方向上,项目融合了传统茶文化的精髓与现代舒适、开放的空间理念,旨在为游客提供全方位的茶艺体验与文化沉浸感。通过优化空间布局与功能分区,项目将有效提升茶产业与文化旅游的互动性,让游客在自然景观中放松身心,享受茶艺与生态的和谐。

小组成员:毛一帆、宫辰、金玉琦、冯雅轩、籍淼玉、刘书桐、黄靖傑

作品名称:空山居——基于传统文化下的复合空间茶室设计

设计说明:茶室设计基于“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意境对空间布局进行规划。通过曲线墙体的分割形成有效的遮蔽与巧妙的透景,各个雅室独立空间,间隔采用半透光材料以造朦胧感————“空、不见”。茶室整体在竖向空间上划分了三层空间,中段为“坤居”主以饮茶、乐谈;下段为“泊贯”主以空间过渡、行道;上段为“山间”主以私谈、休憩。不局限在平面的活动,给人以对上下空间行动的条件————“山、复”。舍去繁复装饰,以自然原色和原始质感为核心,使到访者仿若置身空幽山居,感受自然万物最真实的呼吸与心跳,体悟那份宁静致远的心境。

小组成员:麻园、童晶莹、陈珮茜、任薇冰、党方红、丁怡萍、翟雅琪、李心怡

作品名称:临轩试茶 浙江杭州·茶饮空间设计

设计说明:《临轩试茶》西湖龙井茶文化主题空间设计,旨在将室内设计与景观设计相结合,通过空间诠释龙井村深厚的茶文化底蕴。茶室定位于杭州市西湖区龙井村的茶山下,设计灵感源自龙井茶园的秀美风光与悠久历史采用木质结构与淡雅色调,营造出种自然、宁静的氛围。室内布局注重开放与私密性的平衡,设有室内景观区、茶艺展示区、文创陈列区与品茶休息区,让访客能够在西湖风景区游览后找到一个舒适的空间。一方面可以观赏茶艺表演和享受品茶的悠闲时光,另一方面,又可以在离开时带走系列文创产品。家具与装饰精选具有传统韵味的元素,如木质地面、苎麻隔断、竹编灯具及龙井茶图案的布艺文创等,在细节中彰显茶文化的精髓同时,通过多媒体展示龙井茶的生长环境与制作工艺,使访客在品茶之余也能深入了解龙井茶的历史与故事整个设计旨在让访客在《临轩试茶》中,体验到龙井茶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深远影响。

小组成员:白依蔓、周奥、陈馨然、郝恩惠、全会、周浩、张捷��

作品名称:莳光茶域——室内茶空间设计

设计说明:根据台北气候特征打造清凉台北茶空间,针对青年人饮茶口味和快时尚的社会节奏,用最简单的物料来创造健康清凉茶。

两岸手绘作品颁奖典礼以及结营仪式

2024两岸手绘设计大赛颁奖现场

鲁睿教授向台方师生颁发工作坊结营证书

颁奖典礼活动现场师生大合照

此次海峡两岸建筑空间的文化创意与再利用教学工作坊及颁奖活动,不仅为两岸师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和交流学习的平台,更为推动建筑空间的文化创意与再利用事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此次交流活动不仅加深了两岸师生的相互了解,也拓宽了设计的视野和文化体验,为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我们期待未来能够有更多这样的机会,为建筑设计的进步和文化的传承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