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赛讯简报
2025年8月23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建筑美术教学工作委员会指导的第四届中国“工匠杯”标识设计大赛评选会在深圳市标识行业协会大会议室顺利举行。
本次大赛收到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赛作品1219件/套,经线下+线上评委专家多轮评审,最终将作品类别分为建筑美术绘画类、建筑美术表现类、公共设施设计类等。
经过专家初评、复评,执委会复核评选出三个类别金奖各5项、银奖各10项、铜奖各15项。我院公共艺术专业崔文萱作品《镜花缘》荣获金奖,吴思妍作品《渝水记忆——北戴河北纬 39°时空画卷》、刘鹏峰作品《脉生》荣获铜奖。
二、获奖作品
获奖项目:《镜花缘》抽象城市雕塑设计
获奖作者:崔文萱
指导教师:夏缘缘
组别奖项:公共设施设计类,金奖
项目简介:以“镜花水月”为哲学内核的抽象城市雕塑作品,借助树脂玻璃打造的中央睡莲,定格水光流动的刹那。其半透明的材质与折射出的虹彩,象征自然之美那转瞬即逝与虚幻缥缈的特质。外部由镜面不锈钢管组成的立方框架,不仅展现工业美感,还精妙地反射周围真实的植物与人工布景,让虚实之景在镜像中交融、辩证。向两侧延展的空心单体构造,用简洁的形态融入花境之中,深入探究人造物与自然生命之间的共生联系,为城市空间增添一抹充满诗意的现代哲思。
获奖项目:《渝水记忆——北戴河北纬 39°时空画卷》公共装置设计
获奖作者:吴思妍
指导教师:李迅
组别奖项:公共设施设计类,铜奖
项目简介:《渝水记忆—北戴河北纬39°时空画卷》是一座立体动态窗景装置,以3米×3米的垂直空间为载体,通过机械传动与数字影像,呈现北戴河百年变迁。装置由九扇“时光之窗”构成,窗面采用渐变透明度亚克力板,观众推开窗格即可唤醒屏中历史影像,从1898年铁路穿行芦苇荡,到2015年沙丘与美术馆对话,展现自然与人文的交织。夜晚,装置切换为星月模式,Al复原的晚清星图随光影流淌。作品以窗为隐喻,寓意北戴河从渔村到开放之地的历程,引导观者思考历史与当下的对话。
获奖项目:《脉生》公共设施设计
获奖作者:刘鹏峰
指导教师:夏缘缘
组别奖项:公共设施设计类,铜奖
项目简介:《脉生》廊架的设计理念,是将植物的微观美学巧妙地融入到空间秩序的构建之中,通过榫卯结构的木构方式,模拟出叶脉中维管束的黄金比例网络。这一设计灵感,源自于古代工艺经典《考工记》中所提到的“天时地气”的智慧,同时也受到了陶渊明“返自然”思想的启发。当阳光与阴影在廊架的密肋之间游走,仿佛照见了“一花一世界”的隐喻,实现了技术理性与自然野性的和谐共生。 这种设计不仅展现了廊架的功能性,更赋予了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使得《脉生》廊架成为了一个充满生命力和诗意的空间艺术作品。
三、获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