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党团建设  教育教学  师资队伍  学术研究 
 
 
“智绘未来”启幕|邀你共创AI+空间设计新未来
2025-09-12 19:57  


2025年秋季,“智绘未来——国际环境设计学者论坛暨AI+空间设计大赛” 正式拉开帷幕。本次学术活动由天津美术学院主办,聚焦人工智能赋能环境与空间设计的前沿议题,致力于推动教育革新、科研转化与产教协同,搭建跨学科国际交流平台。其中,大赛将于9月率先启动作品征集,论坛、展览与工作坊则将在11月集中呈现。


论坛将邀请来自英国、澳大利亚、韩国、德国、日本等多所国际知名艺术与设计院校的专家学者,共同探讨AI时代环境设计的新趋势。大赛通过国内外合作院校联合发起,面向在校师生及设计团队广泛征集作品,入围成果将在展览中集中呈现,展示跨界协作与前沿实践的探索方向。作为一次学术性与前瞻性并重的国际交流平台,“智绘未来”致力于激发探索、推动多维融合,开拓环境设计在智能时代的创意边界。


(大赛部分-海报)


首届国际AI+空间设计大赛


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深刻介入社会运行与人类生活,其在艺术与设计领域的应用,正推动新的观念、新的媒介与新的实践方式不断涌现。空间设计作为联结人类与环境的重要纽带,也在这一浪潮中迎来重塑与拓展的契机。


在这样的背景下,首届国际AI+空间设计大赛应运而生,由天津美术学院联合国内外20余所知名艺术设计院校共同发起,旨在探索AI赋能下空间设计的创新表达与未来路径。大赛聚焦教育、研究与实践的交汇,鼓励跨学科团队以前沿视角回应智能时代的设计挑战。入围作品将于2025年11月在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集中展出。


作为国际化的学术赛事,本届大赛不仅是展示青年创意力量的平台,更是推动AI与空间设计深度融合、激发艺术与科技共生创新的重要实践。


主题·东方文脉新生


东方文明以独特的美学精神、生态哲学与生活智慧,积淀了跨越千年的文化文脉。它既是历史的深层记忆,也是当下的价值源泉。在智能时代,这一文脉正迎来新的生成契机。人工智能的加入,使空间设计突破了物理与功能的边界,成为承载历史、激活文化、创造体验的智慧场域。


首届国际AI+空间设计大赛以“东方文脉新生”为主题,旨在引导参赛者探索AI赋能下的文化更新路径。参赛作品应体现东方美学与空间创新的结合,从遗产活化到未来场景构建,呈现文脉在智能语境中的生长与延续。大赛鼓励跨学科方法,倡导文化、生态与科技的共生创新。


作为联合主办方,那时明月(北京)文化旅游有限公司依托十三陵皇家柿子林、明代古建合院与可活化住区,长期致力于“明文化”的当代表达,推动遗产与生活的融合。本次携手天津美术学院,不仅延续东方美学精神,更为人工智能与空间设计的结合提供了鲜活土壤,使“东方文脉新生”的主题落地生根。


赛道方向及类别


赛道① 智慧环境艺术设计

聚焦AI在建筑、景观、室内等空间中的创新应用,探索如何将东方诗意与未来想象结合。参赛作品可利用AI生成工具与可持续策略,提出兼具历史文脉与现代功能的智慧环境方案,让空间成为承载与激活文化的场域。


作品类别:室内外环境设计,如室内空间设计、博物馆展陈、室内陈设艺术、景观园林、环境设施、家具设计等


赛道② 互动公共艺术


以东方文化符号与精神价值为灵感,结合AI交互、光影装置与感知识别技术,设计观众可参与、可共创的公共艺术作品。鼓励在公共空间中营造互动体验,使传统文化在当代语境中焕发新的活力。

作品类别:公共艺术设计、大地艺术设计、城市光影艺术、公共空间中的交互式装置等


赛道③ 跨媒介数字艺术


聚焦AI与人类创作的关系,在虚拟与现实之间重构东方叙事。鼓励结合数字影像、沉浸式环境、声音与装置等多种媒介,探索人工智能如何与传统文化对话,让历史记忆与当代体验相互交织。

作品类别:环境虚拟现实、动画场景、人机交互设计、智能装置等


作品要求

围绕“东方文脉新生”主题进行创作,鼓励在技术融合与艺术表达之间展开富有实验性的探索。

① 作品应采用多元化的展示形式,打破展板等静态输出方式的限制。可综合运用模型、装置、影像、程序交互、AR/VR体验、实物构件等多媒介手段进行空间表达,构建完整的视觉逻辑与观念传达;

② 须体现人工智能技术在设计过程中的实际运用,明确所使用的AI工具(如图像生成、语义分析、数据驱动建模等)及其在构思生成、形式演化、表现优化等环节中的功能与策略,突出技术介入的独特路径与创造性价值;

③ 作品应体现鲜明的艺术观点与原创性构想,鼓励将AI能力与社会议题、空间体验、生态意识等内容相结合,提出具有探索性与批判性的设计命题。欢迎在环境艺术设计基础上开展与建筑、科技、媒体艺术、认知科学等领域的跨学科融合实践。


作品提交要求


所有类别作品须提交视频、图片、展板及作品报名表。鼓励采用交互装置、AR/VR体验、参数化建构实体等多媒介形式进行补充展示:


视频(1个)

时长:3-5分钟

格式:MP4

文件大小:小于500M

分辨率:1920×1080

注意:视频中不能出现作者相关信息

展板(1幅)

尺寸:高2000mm×宽900mm

格式:JPG格式

文件大小:不超过20M且不低于5M

像素:300ppi

图片(4-6张)

(体现作品设计理念的图片,如平面图、效果图、模型照片、装置照片、环境设计现场照片等)

格式:JPG

文件大小:每幅图不少于2M

像素:300ppi

作品报名表

请下载附件进行填写(包含作者信息、作品说明等)

AI使用说明表

请下载附件进行填写(包含工具说明、原创声明等)

可选文件(加分项)

鼓励采用交互装置、AR/VR、参数化等多媒介形式进行补充展示。请根据实际情况提交相关作品图片、演示视频、程序截图或模型照片等辅助材料,用以完整呈现作品的表现方式与技术特点



评选机制


本次大赛将由来自高校与业界的专家组成评审委员会,从创意表现、技术融合与环境价值等维度进行综合评审。入选作品将集中亮相于“智绘未来”主题展览,面向公众与行业展示前沿探索。

大赛设一等奖1名(奖金10000元)、二等奖2名(奖金各5000元)、三等奖5名(奖金各2000元),并设置若干单项奖(奖金各2000元),对在关键方向具有突出表现的作品予以特别表彰。所有获奖者均可获得官方证书,并将获得参与后续创意孵化与推广的机会。


国际评审团

鲁睿,天津美术学院环境与建筑艺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杨冬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崔冬晖,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副院长,教授

张昕楠,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

师丹青,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助理,长聘副教授

吴健平,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数字创意学院院长,教授

罗丹(澳),昆士兰大学建筑、设计与规划学院,副教授

王小爱(英),格拉斯哥美术学院,亚洲首席代表

鲍鼎文(澳),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建筑与城市设计学院,副教授

程雪松,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


创意孵化

本次大赛不仅聚焦人工智能赋能环境设计的前沿创意,更致力于打造产学研协同的创新平台。对于具有突出潜力的入选作品,组委会将联合相关高校、企业与研究机构,提供后续创意孵化与落地转化的机会。通过导师指导、资源对接、场景试验与展示推广等多维支持机制,推动优秀方案从概念走向实践,助力青年设计力量在AI+设计融合领域实现持续成长与跨界合作,形成技术引领与设计价值共生的创新生态。


投稿须知

征集时间:即日起至 2025年10月15日 24时(北京时间)

投稿方式:通过组委会官方指定邮箱(tafaeea@126.com)提交

结果公布:2025年11月1日

展览时间:2025年11月15日-2025年11月30日

展览地点:天美艺术街区

*本次大赛不收取任何报名费用。

如有其它问题可询问工作人员:电话:1xxxx,邮箱:tafaeea@126.com


国内外合作院校

英国 格拉斯哥美术学院 (Glasgow School of Art)

澳大利亚 昆士兰大学 (The University of Queensland)

澳大利亚 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 (Royal Melbourne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University)

日本 武藏野美术大学 (Musashino Art University)

德国 哈勒艺术和设计学院(Burg Giebichenstein University of Art and Design)

韩国 东西大学 (Dongseo university)

韩国 檀国大学 (Dankook University)

中国 天津大学 (Tianjin University)

中国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Tsinghua University, Academy of Arts & Design)

中国 中央美术学院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中国 中国美术学院 (China Academy of Art)

中国 四川美术学院 (Sichuan Fine Arts Institute)

中国 广州美术学院 (Guangzhou Academy of Fine Arts)

中国 鲁迅美术学院 (Lu Xun Academy of Fine Arts)

中国 湖北美术学院 (Hubei Institute of Fine Arts)

中国 南京艺术学院 (Nanjing University of the Arts)

中国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Shanghai University, College of Fine Arts)

中国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Shang ha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 g Science)

中国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中国 北京理工大学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天津美术学院

联合主办:那时明月(北京)文化旅游有限公司

承办单位:天津美术学院环境与建筑艺术学院

天津美术学院人工智能艺术学院

天津美术学院科研与研究生处

天津美术学院国际交流处

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

学术主持:邱志杰

总策划:寇疆晖 陈占权

荣誉顾问:张丽 潘文波 郭筱春

联合策划: 刘峥 马雨超 蒋松儒 韩冬 鲁睿 胡一可 罗丹(澳) 王小爱(英) 鲍鼎文(澳)

策划团队(按姓氏拼音):都红玉 高颖 高雅 孔睿 侯熠 洪昀 李迅 刘润泽 刘静 钱丰 孙锦 孙奎利 徐新 赵震 张天怡 王英利 王强 毕宁

战略合作单位: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天津智算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欢乐互娱(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物有万象(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数字创意学院

北京顺景园林有限公司

上海亦构创意有限公司

深圳市共向空间美学有限公司

广东三雄极光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阿拉丁物联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AD CAMPERART 工作室

支持单位: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

天津美术家协会

天津市河东区宣传部

算力支持:

华为昇腾

媒体支持:

UED建筑杂志

TOUCHDESIGN瞰设计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