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党团建设  教育教学  师资队伍  学术研究 
 
 
“为中国而设计”第十一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展览暨学术会议顺利举办(下)
2024-11-08 17:46  

分会场学术会议精彩纷呈


2024年10月26日,“为中国而设计”第十一届全国环境艺术设计展览在天津美术学院拉开帷幕。展览开幕式后,相关专家学者、业界人士及兄弟院校的代表和参展作者300余人参观了以视频与实物为主的大型专业展览,展览的场地为天津美术学院美术馆,新颖的展示方式受到了来宾的一致好评,展览将展出至11月8日。


本届学术会议以平行会场的方式开展,主会场以”为中国而设计”第十一届新时代中国环境设计创新力与发展策略为主题,分会场一以传承与创新的交汇:建筑保护与城市更新为主题,分会场二以创新与末来趋势:AI智能驱动下的公共艺术与科技融合为主题展开演讲。


传承与创新的交汇:建筑保护与城市更新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系主任孙奎利副教授主持分会场一学术会议


分会场一学术会议由历史建筑保护工程系主任孙奎利副教授主持。马克辛赵川朱磊刘静四位嘉宾围绕建筑保护与城市更新主题,结合各自的学术研究实践与经验体会,展开了精彩生动的演讲。


 

 

鲁迅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原院、国家二级教授马克辛教授演讲现场


马克辛(鲁迅美术学院建筑艺术设计学院原院、国家二级教授)以《传统文化视域下的城市形象艺术表现--以马克辛沈阳节气绘本创作为例》为题,深入探讨如何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城市形象艺术相结合,以沈阳节气绘本创作为案例,展示如何在艺术创作中融入传统元素。同时,将分享在绘本创作过程中的灵感来源、设计理念以及创作手法,同时也会讨论在现代城市文化背景下,如何有效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此外,讲座还将探讨城市形象艺术在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方面的作用,以及如何通过艺术作品促进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


 

 

 

河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设计系主任赵川演讲现场


赵川(河北科技大学艺术学院环境设计系主任)《叙事场域中的图式与意匠共生——再鉴明刊<帝鉴图说>插图中的理水之法》,讲座中以明代万历元年潘允端刊本《帝鉴图说》所营建的二维化叙事性场景中水元素为研究对象,在搜集和整理书中插图史料基础上,以图像类比、分析、考据为手段,解析叙事图像与造景设计的关联,归纳图中可见之水、可喻之水和可塑之水营建方法,还原传统空间场域营建中的理水之法与治水之思,厘定超脱于画外的水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经验,增补直接史料缺失下间接图像史料的研究方法与路径,助力当代环境设计本土化语言建构的活态化传承与良性发展。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文物保护所所长朱磊演讲现场

 

朱磊(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文物保护所所长)以《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实践中设计参与方式的思考》为题,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基本构成、原则以及主要理念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讨论遗产保护与利用实践中,如果通过设计手段解决矛盾问题,如何实现文化遗存与当代利用传承的有机结合。


 

 

天津美术学院历史建筑保护专业教师刘静演讲现场

 

刘静(天津美术学院历史建筑保护专业教师)《基于“历史空间大数据”的建筑遗产阐释研究——以我国近代工业遗产为例》讲述了随着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发展,阐释(interpretation)逐渐成为建筑遗产保护的必要环节,也是加深公众欣赏和理解建筑遗产的基本方法。建筑遗产作为一个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未来发展所需的文化资源。讲座以我国近代工业遗产为例,从“数字人文”与“空间人文”开始,探讨“历史大数据”的研究途径,解析建筑遗产文化空间及其深层意义。

 

创新与末来趋势:AI智能驱动下的公共艺术与科技融合

 

公共艺术系主任李迅教授主持分会场二学术会议


分会场二学术会议由公共艺术系主任李迅教授主持。景育民、张雨航、曹凯中、魏婷位嘉宾围绕AI智能驱动下的公共艺术与科技融合主题,结合各自的学术研究实践与经验体会,展开了精彩生动的演讲。

 

 

 

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景育民演讲现场


景育民(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以《公共艺术进入AI时代》为题,讲述了公共艺术(public art)作为舶来文化,在中国经历了被接受、去实践、再认识的历程,已经进入到跨领域、跨学科、跨媒介的深度发展阶段。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衍进,AI作为一种全新的人工智能媒介,对公共艺术的创作和实践发挥着革命性的促进作用。当下,公共艺术已经逐步走进AI时代,对当代公共艺术的发展将产生重要的推动价值与深远意义。


 

 

供春人工智能创始人张雨航先生演讲照现场


张雨航(供春人工智能创始人)以《AIGC赋能非遗大众创新》为题,讲述了AIGC时代,非遗是历史经典和文化传承,也可以是无限想象和科技创新。AI使更多人成为工艺美术的“设计者”,释放科技的创意。越是AI时代,传统笔纸越是重要;越是科技进步,非遗的文化越弥足珍贵;越是智能生成,人的想象力和创意越成为核心竞争。


 

 

中国传媒大学W+A空间与数字艺术研究中心负责人曹凯中教授演讲现场


曹凯中(中国传媒大学W+A空间与数字艺术研究中心负责人)以《数字艺术在日常空间中的设计研究》为题,讲述了数字艺术与日常空间的交叉研究是一个复杂而又充满多种可能的领域,它涉及到艺术、设计、技术和社会学等多个方面。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数字艺术已经成为日常空间设计中的重要赋能手段,本次研究将以口袋公园这一特定类型的日常空间为对象,探讨数字艺术在其中进行设计实践的价值与意义。

 

 

 

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魏婷演讲现场


魏婷(四川美术学院公共艺术学院副院长)以《重塑城市活力的公共空间艺术》为题,以山水之城——重庆为载体,以艺术介入城市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以城市美学为理论基础,选取两个具有地域特征的山水空间形态和艺术实践案例,通过回溯重庆城市历史,解析当代城市空间艺术新媒介、新场景,讨论公共艺术的场景化和公共空间的艺术化,呈现艺术介入城市空间的多重价值,试图构建当下重庆城市建设的人文图景。

 

关闭窗口